新闻中心

04-11

2025

学校召开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全力做好学校202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4月11日,学校召开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会议传达了全国、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并就下一阶段就业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全体校领导班子出席会议,党政办公室、教务处、招生就业指导处、科研技术处和各二级学院(校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大勇提出要求,一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凝聚就业工作共识,全校上下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做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二是要细化工作举措,推动就业任务落地,聚焦重点任务,把就业工作抓紧抓好,落实“访企拓岗”专项工作、“一对一”困难就业帮扶工作,帮助毕业生多渠道、多元化就业,按照学校《202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核查工作方案》严格开展就业数据监测和核查工作,杜绝“虚假就业”“纸面就业”等情况,确保就业数据真实。三是要深化协同联动,构建就业长效机制,充

04-11

2025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大勇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

4月10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大勇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开展专题调研,并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聚焦省级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党政办公室、教务处、科研技术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会上,陈大勇对马院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学校将持续强化保障力度,旗帜鲜明推进马院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工作要求: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筑牢思政教育主阵地。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马院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将党的领导贯穿学院建设全过程。二是紧扣立德树人,赋能“双高”建设。围绕学校“双高”建设中心任务,学院要主动对接思政工作标志性成果培育,以省级骨干马院建设为抓手,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入教学科研各环节,实现亮点突破。三是强化人才兴校,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要认真统筹“外引内培”双路径,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健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通过专项培训、教学竞赛、科研攻关等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培育一批政治过

04-11

2025

四川省教育厅相关领导巡视我校“9+3”高职单招考试

4月10日,按照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的统一部署,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副处长陈欢、省教育考试院职招处毛鑫组成的巡视组莅临我校,对学校组织的面向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毕业生单独招生考试(简称“9+3”高职单招)展开全面巡视。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杜洁,教务处处长胡颍梅等全程陪同。巡视期间,陈欢一行深入我校标准化考场、国家教育考试指挥中心监控室以及考点阅卷场地,实地查看考试组织情况。他们详细了解了我校“9+3”单招考试的专业设置、报名情况、考务安排、监考人员配置以及应急处置预案等细节。杜洁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此次单招考试,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安全有序。同时,学校也为考生提供了良好的考试环境和贴心的服务,让考生能够安心应考,发挥出最佳水平。陈欢对我校“9+3”单招组考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强调,“9+3”单招考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9+3”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学历水平的关键路径,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服务民生、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学校一定要严格

04-11

2025

成都产投集团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为加强校企党建共建,服务成都产业发展,4月10日,成都产投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张敬昇率队到访学校。学校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开江和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人事处)部长(处长)路畅热情接待了来宾并进行了交流。张开江对张敬昇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及近年来在党建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成都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了“1+N”的党建工作品牌集群,深入开展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硕果累累,服务成都发展更加有力。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与成都产投集团在党建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张敬昇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高度赞扬了学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对学校党建引领快速发展取得的成果表示钦佩,认为学校党建优秀做法为国企党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期待双方深化合作。张敬昇一行先后实地参观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工业机器

04-03

2025

《教育家型教师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及其培养路径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我校召开

4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2024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教育家型教师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及其培养路径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紧扣党的二十大“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战略部署,深入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核心要求,旨在构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效度的理论框架,通过系统性研究,破解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理论瓶颈与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罗清红作为课题负责人,在开题汇报中以“问题导向、实践驱动、创新引领”为主线,系统阐述了研究的逻辑框架。他指出,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课题聚焦“教育家型教师教育思想的动态生成机制”与“数字化时代教师培养路径的迭代升级”两大核心命题,旨在通过混合研究方法,整合大数据分析、案例追踪、行动研究等手段,构建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框架,提出具有可推广性、可操作性的路径和机制,破解教育思想生成逻辑的复杂性、多维性和动态性。论证环节中,专家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