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 4009 篇

12-31

2024

你在工贸的生活是多少度呢?

你在工贸的生活是多少度呢?

12-31

2024

青年党员说⑭ | 王泊:厚植思政情怀,助力青春远航

青年党员说⑭ | 王泊:厚植思政情怀,助力青春远航

12-31

2024

点赞!入选职业教育十大典型案例!

点赞!入选职业教育十大典型案例!

12-31

2024

今日推文“含金量”满满!!!

今日推文“含金量”满满!!!

12-31

2024

我校在“匠造”杯融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12月27日,由成都工匠学院主办的“匠造”杯第一届工匠+经济人“五力”融创大赛颁奖活动如期举行,我校党委书记王涛出席本次颁奖典礼。大赛旨在促进工匠技能创新、工匠服务创新和工匠产品创新,吸引了来自全市多所职业院校的师生参与。我校师生在此次大赛中表现出色,荣获多个奖项。在“匠造美好线”学生赛道中,由财贸管理学院指导的学生团队“龙吟队”围绕成都工匠郭炜锋茶艺大师的系列产品,精心设计了销售方案,通过短视频运营、线上直播推广及线下花车展销等多种方式,经过激励拼搏,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一等奖。在“匠造新质线”教师赛道中,由新都校区和SDG双创学院组建的教师团队,以微课视频的形式,生动展示了工匠的技能传承与创新,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同时,学校荣获了“最佳院校组织奖”和“杰出经纪人团队”奖。据悉,成都工匠学院是由成都市总工会与我校共同建立,双方联合成立了成都工匠学府技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全国范围内首先采取公司化、平台化、实体化以及社会化的手段来推进工匠学院的运营与建设工作的单位。紧密服务成都市立重点

12-30

2024

我校学子在第二届四川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省决赛中斩获金奖

12月26日至27日,第二届四川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省决赛(职教组)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我校4名晋级全省决赛的选手荣获3个金奖、1个银奖,机械工程学院彭祖瑞同学、马睿同学分别夺得职教组成长赛道、职教组就业赛道的第一名。大赛自9月启动以来,学校积极备赛,累计7500余名在校生报名参与大赛,参赛率达75%。学校先后组织了班级选拔赛、院级初赛、校级决赛,层层选拔出12名优秀学生参与省级比赛,最终4名学生晋级全省决赛。决赛前,招生就业指导处和二级学院共同组建了职规赛攻坚小组,与全体参赛选手并肩作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参赛材料进行反复挖掘、多轮打磨,争分夺秒开展赛前多轮集训,不断提升参赛材料质量和选手展演水平。据悉,本次大赛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人社厅共同主办,设高教组成长赛道、高教组就业赛道(研究生组、本科组)、职教组成长赛道、职教组就业赛道,共计4个赛道,各赛道设金奖15个、银奖15个、铜奖20个。大赛吸引了全省125万余名大学生踊跃参与,134所高校的1000名选手进入全省复赛,最

12-30

2024

王涛书记走进课堂指导工学一体化课程考核改革

12月27日,党委书记王涛走进《轨道交通车站通信系统搭建与调试》的课堂一线,通过随堂听课与评课,深入了解工学一体化课程考核改革情况。王涛对授课教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给予表扬。他强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完善考核方案,建议提前发布考核任务,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优化教学评价,在企业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互评,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优化与改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走出一条工贸特色的工学一体化改革之路。此次轨道交通学院《轨道交通车站通信系统搭建与调试》的终结性考核,聚焦轨道交通通信工岗位要求,着重评估学生在轨道交通车站综合组网方面的专业能力。王涛就轨道学院课程改革作专题辅导,为学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全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本学期,学校考核改革课程共57门,设计过程性考核任务269个、终结性考核任务57个,以全面评估

12-30

2024

我校成功当选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

12月27日至28日,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研讨会暨2024年学术年会在西南科技大学召开。我校校长陈大勇应邀出席,党政办公室、教务处等相关人员参会。本次大会专题研究了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增补事宜,旨在吸纳更多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同推动四川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我校凭借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学会的认可,成功当选为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陈大勇校长当选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成立于1988年,由从事教育教学科研与实践的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自愿组成,是全省性、学术性非营利社会组织。该学会是四川省教育系统会员最多、影响最广的团体,已成为四川高等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交流合作及服务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校以“双高计划”和“三名工程”为统揽,创新职技融通人才培育模式,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强化社会服务,传承工匠精神,深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大幅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和综合实力,取得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