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我校信息工程学院依托学校高新西区立园满园工作服务站,与中国中车核心部件领域骨干企业中车尚成强强联合,共同组建“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双方以此为载体,创新构建“党建共融、技术共研、人才共育”三位一体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区域产教融合示范标杆。近期,双方通过深度技术协同与资源整合,成功完成一款无轨胶轮列车转向执行器的试验验证,为校企联合提供了高效协同范式。
作为一家深耕核心部件的企业,中车尚成在产品研发设计、工程应用等方面积淀了深厚的技术实力与产业经验;信息工程学院则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支撑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双方资源互补性极强。此次合作针对无轨胶轮列车转向执行器性能验证的核心需求,校企精准搭建“企业主导技术方向、高校提供智力支持”的协同攻关机制——中车尚成聚焦产业实际痛点明确试验目标与技术标准;学院依托专业优势提供科研与人才支撑,形成“需求导向、精准对接”的合作闭环。试验推进过程中,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团队充分发挥电子信息、物联网、自动化等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参与试验方案的优化设计,针对产品性能测试中的技术难点开展专项攻关,为试验科学性、高效性提供坚实智力保障;中车尚成技术团队则依托中心,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开展型式试验,对产品的功率输出、能量转换效率、温升控制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全方位、高精度检测。经过多轮严谨测试与数据核验,该款无轨胶轮列车转向执行器顺利通过所有性能验证,各项指标均精准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充分验证了产品的可靠性与工程适用性。
此次试验的成功,不仅为中车尚成无轨胶轮列车转向执行器的后续产业化应用奠定关键基础,更生动诠释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创新生态的核心价值。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产业经验,提出真实可落地的技术需求;高校依托科研资源与人才储备,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双方通过资源互补、能力协同,实现“1+1>2”的合作成效,为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未来,我校与中车尚成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机制,围绕产业领域的技术升级需求,持续开展高效化、智能化合作项目,在核心技术研发、高素质人才联合培养、产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联动,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支撑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