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专题

12-14

2022

成都落实“新十条”热点问题答疑 来(返)蓉不需要核酸证明,轻症、无症状可以居家隔离

面对当前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12月7日,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十条”。针对新政策,成都迅速调整落地优化疫情防控相关措施。那么,来(返)蓉人员是否还需要报备?是否还要做核酸?轻型、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可以居家隔离?乘坐飞机、火车(高铁)还需要核酸证明吗?针对广大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成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进行解答。问目前正在我市定点医院接受治疗的轻型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否能回家进行居家隔离?答对目前正在集中隔离或救治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可做好个人防护,返回居住地(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实施后续居家隔离措施。问什么情况下,阳性感染者可以实行居家隔离?答对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第6、7天开展上门核酸采样。治愈出院、出舱的感染者,不再进行居家健康监测。问来(返)蓉人员是否还需要核酸证明?市民乘坐火车(高铁)、飞机有何要求?答不需要。即日起,来(返)蓉人员不需要报

11-08

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是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在全面总结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全国疫情形势变化及研究进展,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的方案。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为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根据新冠肺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的要求,在前七版防控方案基础上,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做到早、小、严、实,科学精

06-15

2020

成都坚持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重点场所和机构防控

6月13日3时起,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暂时休市。截止到目前,有45人检测呈咽拭子阳性。刚刚,记者接到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防控组的消息,通知全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防漏洞补短板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履职尽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在成都市反弹、蔓延,杜绝衍生风险。高度重视常态化防控工作清醒认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根据通知,各区(市)县、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一定要清醒认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巩固防控战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把底线思维贯穿战“疫”始终,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等各项防控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的形势,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经济社会持续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严格落实好“四方责任”“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进一步明确“属地、部门、单位、

06-08

2020

一图读懂|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一图读懂|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06-08

2020

【转载】防疫知识科普|高校学生返校复课过程中如何做好防疫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冯录召  第一,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安排进行返校,返校的途中如果是长途旅行返校,应该随身携带口罩、手消毒剂这些物品,在乘坐公共交通的时候还要按照乘务人员的安排,全程佩戴口罩,妥善保存票据,在旅途中要做好健康监测,到校后应该按照所在地的防控政策和学校的安排进行登记和健康管理。当然,学生还是要主动学习新冠肺炎的防护知识,采取一些科学恰当的防护措施。  第二,开学之后上课,学生在进入教室之前,应该主动测量体温并且佩戴口罩,座位之间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在教室停留期间也要避免扎堆,宿舍内保持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近距离接触,当然宿舍人可能比较多,所以必要的时候也要佩戴口罩,各宿舍之间不鼓励互相串门,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这些症状,应该主动报告学校,并且及时就医。  第三,在就餐方面,建议学生自备餐具,避免混用,就餐保持一些距离,可采用间隔错位就餐、分时段就餐等制度,学校也应该避免外卖入校。当然这些建议我们也会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进行适时的调整。  转载自健康中国